锺叔河生于1931年11月
只在学校读了六年书
历经社会变迁
人生到49岁才重获自由
成为出版社的一名编辑
策划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
《周作人散文全集》
《曾国藩全集》等书籍
影响无数中国人
94岁依然笔耕不辍
9月5日,家庭病床上的锺叔河先生。
2021年,他中风后
被“困”在一米宽的家庭病床上
床上架一张小书桌
外套只穿左半边
因为他要用能活动的右手干活
面对曾经采访过自己的湖南日报记者
锺老清晰地记得名字
他说自己“活得够久了”
并表示“你们还很年轻!”
9月5日,锺叔河先生写字画图,向记者展示文字载体的演变。
“大出版家”“大作家”“大先生”?
面对外界给他的种种标签
他再三说
“我是个很普通的人,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9月5日,锺叔河先生的客厅兼书房,摆满了图书。
病床上
94岁的出版家锺叔河职业病又犯了
由于晕车晕船
锺叔河很少走出长沙
人坐在书房
心走向世界
2021年
91岁的他因为中风导致偏瘫
住院半年后回家疗养
虽被“困”于家庭病床上
但他仍坚持看书和编写工作
在给记者写赠言时
严谨的他更是“职业病”发作
换了三次笔
在自己最近看的
民间读书刊物《梧桐影》上
他把“白头亲不废吟诗”
改成了 “白头仍不废吟诗”
他说:
“我认为这个字改成这样更好,
原文不符合平仄。”
躺平?
锺叔河:我不能够啃老,
也不愿意啃老
回忆苦难岁月
24岁升正处
27岁被开除
39岁坐牢
他直言:
“(遭遇困难时)我的父亲
和妻子的父亲都有工作。
但是我不能够啃老,
我也不愿意啃老。”
“拖板车那段时间很痛苦,
但是人总得活下去。”
“不管什么时候,
我一直觉得,要读书。”
科技的发展让阅读方式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0后实习生女孩请教94岁的锺爷爷:
如何平衡线上阅读和线下阅读?
锺叔河表示:
线上阅读线下阅读都是阅读
只是传播的手段不一样
载体不同
中国古代的甲骨文、简牍也是书
线上阅读、线下阅读
只是文字的载体不同
锺叔河认为:
阅读方式的变化
并不代表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进步
他举例——
我们现在进化到纸了
看书的速度比孔子快很多倍
但我们读书很难说比孔子读得好
现在技术手段飞速进化
但思想感情依旧
年轻人只会玩手机?
锺叔河:比我们那时候要强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年轻人喜欢通过手机游戏、短视频等
放松身心
但这会不会让他们的见识
困于小小的屏幕上?
为自己的“才”“学”“识”
分别打60分、70分、80分的锺叔河
发表看法:
“不要这么看,不要比以前。”
“1949年11月我才满18岁,读高二,
因为长沙解放,参加工作,
没有读完书。
一个高二的学生,
再看书看得多,
不可能有什么学问。”
“别人总讲,
你们那时候的高二学生,
和现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现在高二的学生知识面广,
外文的程度,思维的能力,
应该比我们那时候要强一些。”
9月5日,病床上的锺叔河先生向记者挥手道别:
你们还年轻,祝你们越来越好!
对于死亡
锺叔河希望顺其自然
他还是那个持着火炬的人
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看电视剧看得泪眼婆娑
最近还买了20本《暮色中的起飞》
记者和锺叔河挥手再见时
他平静地说:
不是再见,是永别!
他殷殷祝福:
你们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