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九届“艺术长沙”双年展海报(海报设计:朱砂)
2024第九届艺术长沙将于2024年12月28日—2025年3月30日在长沙举办。
“艺术长沙”是中国最早、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当代艺术展览,也是每两年一次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艺术盛事之一。艺术长沙创办于2007年,至今已走过18年的光阴,邀请了60多位在国际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以个展的形式参展,以及各种相关的外围展的同期举办。
本届艺术长沙的主题为“处处有灵光”,以开放性视野,多元的维度,广阔而又细腻的生命视角,歌颂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的灵光。在这个生态多样性的世界中,每种事物都有着它独特性的光辉与性格。这些灵光存在于植物与自然,郊野、乡村与城市之间,也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和历史中的故事之间。夜晚、声音、纸张、圆形、高塔,这些来自不同时空的事物有着平等又各异的形态,对意义的不同理解,最终交织成网状般、一体化的世界。
“处处”亦指艺术中的不同媒介,从中国传统的陶瓷、蚕丝、水墨中富含的情感与诗意,到当代雕塑、装置、影像中的现代形式与精神,每一种艺术语言,每一个艺术家个体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口音与目光,携带着来自不同历史与现实的特质,以显现处处可见的“感知”与“光韵”。基于这种期盼,和往届艺术长沙更偏向绘画不同,本届艺术长沙邀请了更多以不同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旨在创造观众、作品与城市之间更为细腻、丰富的体验与交流方式,并以走向未来和多元生活的姿态,呈现艺术的灵光与当下生活在历史、此刻和未来的流变。
本届艺术长沙分为两个主展区,由7位来自于国内和湖南本土的著名艺术家组成。长沙美术馆展区,由策展人崔灿灿策展,呈现五位艺术家的个展,分别是刘建华的“痕迹之形”、刘韡的“消失在此刻”、罗敏的“植物日记”、彭薇的“七天”、杨心广的“自然与人”。美仑美术馆展区,由策展人吴洪亮策展,呈现两位艺术家的个展,分别是梁绍基的“丝丝楚吟”、沈勤的“幽幽清音”。
长沙这座历史悠久、自然茂盛、时尚现代,又处处充满新生的城市,亦为这个展览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这里的江河、山体、繁华的夜晚、发达的新媒体、不断出土的文物和川流不息的街头,一直是不同文化交汇与共生的场域,也成就了这座城市的巨大活力:长沙,在最细微的角落,也处处涌动着灵光。
关于长沙美术馆展区
/ 艺术家 /
刘建华,现工作和生活在中国上海。1989年毕业于中国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刘建华以综合材料为主要媒介进行创作,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刘建华的陶瓷和综合材料作品是对近年来不断困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化所作出的反映。2008年,他一反先前多年对全球化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焦点的近距离直接关注,从社会介入性的作品转向对材料本身的关注,并把意义和内容降到最低度,和社会发展形成有距离的关系,提出“无意义、无内容”的理念来进行创作,从2008年作品《无题》开始了一个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个人语言体系。
刘建华的作品展出于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2017)、韩国第14届光州双年展(2023)、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三年展(2015)等多个双年展。他的作品亦展出于巴黎蓬皮度艺术中心收藏展(2024)、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16)、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22)等重要美术馆。他的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巴黎蓬皮度艺术中心、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
刘韡,以众多不同媒介创作,作品媒介的多样性展示了独特复杂的形式,其形式与结构中呈现出的抽象具有真实的张力。他的创作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
刘韡个展在克里夫兰当代美术馆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龙美术馆、三星美术馆、博伊曼斯·范·伯宁恩博物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展出;曾参与博古睿艺术文化中心、巴塞尔意象无限单元、釜山市立美术馆、斯马特美术馆、林冠艺术基金会、古根海姆美术馆、里沃利城堡当代美术馆、路易威登基金会、M+美术馆、白教堂美术馆、龙美术馆、卢塞恩艺术博物馆、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芝加哥文化中心、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举行的重要群展;其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里昂双年展,沙迦双年展,釜山双年展等众多国际双/三年展等众多双年展中呈现;刘韡曾荣获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艺术家奖等国内外奖项。
罗敏,当代艺术家,现工作于北京。
主要个展:2024 “在他乡·在远北”,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家协会美术馆哈蒙德厅;2022 年“灯火阑珊处”,SGA 上海沪申画廊;2021 “花间•慢”,北京画院美术馆;2020 “观看”,纽约时代画廊;2018 年“幸存的诗意”,巴塞罗那米格画廊;2017 “它界之花”,西班牙马拉加阿拉劳林罗宾松文化中心;2013 年“路过 既成为风景”,北京今日美术馆;2011 年“日常之镜”,北京今日美术馆。主要群展:2021、2023 成都双年展;2023 “雾之后第一朵花——东方与东方主义 从现代主义到现代主义”,巴塞罗那文森之家高迪现代艺术博物馆;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2021 “新锦灰堆——当代绘画的新感知”,广东美术馆;2020 “自·长物志——第五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主题展”;2021、2022、2023 、2024上海西岸艺术与博览会;2017、2018、2019、2020 马德里国际当代艺博会等。罗敏的架上绘画充满了丰富的材质差异性。皆容中西的绘画语言之下,带有独特中国传统绘画的气质——淡泊平和,不事张扬却毫不怯懦。
彭薇,南开大学哲学硕士,南开大学文学学士。她凭借扎实的传统功底、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段、独特的私人目光和多元思维方式,将古代艺术资源与现在连接,寻求过去与当下的平衡。她将中国传统和历史的实践与国际当代艺术实践进行对话,拓展和颠覆了中国古典水墨画传统,倍受赞誉。她的作品涉及平面绘画,三维装置、录像、照片等多种形式,以跨越时间、地理和传统的个人叙事来构筑非同寻常的现实,并对文化身份、知识归属以及性别和性爱等问题展开讨论。
彭薇先后在纽约、香港、台北、北京、上海、克利夫兰多地举办个展,并参加了诸如 “出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身份”展,“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等国际当代艺术大展。2014年“遥远的信件”系列入选新加坡美术馆“亚太地区当代杰出艺术家奖”。2022 年“亚洲最杰出艺术家奖”。其作品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克利夫兰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香港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瑞士Sigg Collection、法国DSL Collection等艺术机构收藏。
杨心广,1980年生于湖南,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
杨心广的作品广泛于国内外展出,他曾参加的双年展包括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2012)、首届 蒙得维地亚双年展(乌拉圭,201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双年展(北京,2011)等,他的作品亦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罗⻢国立现当代美术馆、格鲁吉亚国家美术馆、悉尼 白兔美术馆、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德国勒姆布鲁克博物馆、韩国光州国立亚洲文化殿堂、上海外滩美术馆、香港M+博物馆等多家美术馆展出。他获得的奖项及入围奖项包括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2015)、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年艺术家(2014)、第二届华宇⻘年奖(2014)、新加坡SIGNATURE艺术奖(2011)、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奖以及吴作人艺术奖 提名奖(2010)等。杨心广的作品被上海复星艺术基金会、上海龙美术馆、香港M+博物馆、法国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广州三三艺术中心、上海玻璃博物馆、荷兰De Heus Collection、南京金鹰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和法国DSL等美术馆及机构收藏。
/ 策展人 /
崔灿灿,策展人、写作者。 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 2012 年开始180多场,代表的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5-2019 过年特别项目系列、策展课、九层塔、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小城之春、断裂的一代、游牧在南方、成都双年展、东南亚艺术三年展、重庆影像双年展等,以及近100位艺术家的项目、个展与回顾展。
曾获奖项:2013 年获 CCAA 中国当代艺术评论特别荣誉奖,2013 年获《YISHU》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2013 年 AAC 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提名,2015年《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林肯策展人奖提名,2018 北京画廊周最佳展览奖,2023年《当代艺术新闻》亚洲最佳策展人,2022 年《卷宗》年度最佳展览体验奖等。
关于美仑美术馆展区
/ 艺术家 /
梁绍基,1945年生于上海,现工作和生活于浙江省天台县。他曾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深入研究软雕塑艺术。
梁绍基于2002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2009年获克荷兰劳斯亲王奖。重要展览有:2024 年,“梁绍基:海溟溟”,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深圳,中国;2024年,“梁绍基:溶熔之幻”,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中国;2023年,“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吴文化博物馆,苏州,中国;2021—2022年,“梁绍基:蚕我 我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2019—2020年,“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大学斯马特艺术博物馆,洛杉矶、芝加哥,美国;2017年,库里蒂巴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库里蒂巴,巴西;2016年,“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阿尔里瓦克展览馆, 多哈,卡塔尔;2015年,“梁绍基:元”,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2012年,“艺术之变”,海沃德美术馆,伦敦,英国;2000年,“第五届里昂双年展”,里昂,法国;1999年,“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沈勤,1958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重要展览有:2024年,“秦淮河里舀了一碗水”,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3年,“沈勤· 二〇二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中国;202年,“片石山房——沈勤、陈琦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年,“仿宋体——沈勤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2019年,“一意孤行·沈勤”,湖北美术馆,武汉,中国;2018年,“‘玄’沈勤个展”,UNAC TOKYO,东京,日本;2016年,“叁拾年——沈勤个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2015年,“洇·氤·霪·滢——沈勤个展”,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国;2012年,“墨·隐·田·园——沈勤当代水墨作品展”,石家庄当代艺术馆,石家庄,中国;2009年,“净界——沈勤水墨艺术展”,华艺廊,广州,中国;2007年,“沈勤水墨画展”,汉堡美术馆,汉堡,德国;2005年,“沈勤画展”,精艺轩,温哥华,加拿大;2002年,“沈勤画展”,“W”画廊,温哥华,加拿大;1998年,“沈勤画展”,品阁画廊,南京,中国;1982年,“沈勤画展”,南京艺术学院,南京,中国。
/ 策展人 /
吴洪亮,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美协副主席。吴洪亮擅长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中思考和践行他的策展理念,同时也致力于齐白石、20世纪美术史研究、当代艺术展览、艺术管理研究等工作。
在他的主持下,北京画院美术馆入选首批9家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他参与策划并将齐白石的艺术带到国内各地及匈牙利、日本、列支敦士登、希腊等国家展出。近十年来,他在国内外策划多个关于20世纪中国美术、当代艺术的展览,多次得到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奖项,并参与组织了“策展在中国”等学术论坛项目。2008年参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及公共艺术项目。2016年获得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称号。2019年担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2022年担任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全球征集项目的策划委员会主任。近年来,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文艺研究》《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等专业刊物,出版有《一叶知秋》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