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爱着的凉薄人间》,黎凛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2025年2月第一版,2025年3月第一次印刷。
这是黎凛出版的第三部诗集,收录了作者2015~2021年7年时间里所写的、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186首诗歌作品,系作者从480多首诗歌作品中精选、打磨出的诗歌精选集。大32开本,9印张,288页,定价80元。
诗集由知名诗人、作家吴昕孺作序,后附作者的创作谈,以及代表性评论文章七篇。诗集分为七辑:第一辑“时光书”,第二辑“草木志”,第三辑“浮生辞”,第四辑“行吟图”,第五辑“故乡赋”,第六辑“杂吟记”,第七辑“片羽集”,内容丰富,有着精巧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诗人融合多元情感,构建诗意世界,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困境进行了深度探寻和诗意观照,文学与思想价值较高,值得读者细品深究,于诗中感悟诗人对世界的理解与热爱,获得心灵慰藉与前行力量。
诗集出版后即引发好评。目前,已有《湖南工人报》《湘声报》《浏阳日报》等多家报刊刊发书评。
【评论选摘】
吴昕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总编辑):
多年前,我在评论黎凛的诗歌时说:“在诗歌理念里,黎凛实现了从追求‘诗美’到注重‘诗质’的跨越。在诗歌创作中,‘美’往往容易形成欺骗,而黎凛以他对诗歌的挚爱,看到了诗歌的本质在于呈现,而不是粉饰。”这段话还是有些针对性的,很多诗歌爱好者包括不少写作者在内,满足于对古典诗歌的模拟与套写,陶醉于把诗歌写得文句优美、琅琅上口,对诗歌的现代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作品看上去很“美”,但因其直白的抒情、空洞的套话、陈旧的意象、单一的手法而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追求“诗美”到注重“诗质”,即从追求诗歌的外在节奏到注重诗歌的内在质地,这其实就是从传统写作向现代写作的突破与跨越。铸造诗质的元素很多,我认为最紧要的有三个:一是细节,也就是小说家喜欢说的“及物”;二是意味,类似于音乐家们孜孜以求的“调性”;三是智性,诗歌像河一样流动,智性是那种在永恒流动的水面,始终闪闪发光的东西。黎凛的这本诗集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张德明(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诗人并不是直接面对乡土世界的一些大词,简单地做分贝极高的愁绪咏叹和情感输出,而是从自我的生存现实和生命经验出发,从个人记忆、季节感知、居所体验、生活领受等层面,历史地、具体地、多维度地展开对于现代乡村和乡民的诗意描摹和内蕴深掘。我认为,对于如何有效提升当代乡土诗的艺术境界来说,黎凛的这组《浮生记》至少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方面,当代乡土诗应该立足个体性、身边性,从个人的生命经验和人生遭际出发,通过个体之小的叙说而让读者以此窥见到时代之大。《打铁记》《老屋记》就是此方面的典型文本。另一方面,当代乡土诗还要尽力凸显现代性艺术品质,让人从中读出当下人的生活面影和当代社会的精神质态来。如《钉子记》,表面上看是在书写对于乡村平凡之物的一种认知,实际上渗透着当代人关于爱情、关于生命的现代观念,其现代性精神品质是呼之欲出的。
杨戈平(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南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
《我深爱着的凉薄人间》是黎凛2015年至2021年的诗歌精选集,共180余首,已公开发表在各种刊物及选本上,是他盛年期的代表作。相较于他的上一本诗集《猛虎和蔷薇》,这本精选集有艺术追求上的焦虑和彷徨,也有反思和超越,更加质朴、内敛和纯熟,也说明他在诗歌创作上一路在奔跑,一刻也没有停歇。诗歌创作是场马拉松长跑,越往后越吃力,绝大多数人没能坚持下来。我曾评论黎凛,人到中年还坚持写诗,偶尔还能写出好诗,那无疑就是真正的诗人。
陈跃军(西藏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诗如其人。在品读黎凛诗集过程中,我读到的是一个无比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的人。因为热爱,他至真至诚,用小小的诗抒写大大的爱,用小小的我,在大大的宇宙中骄傲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散发着迷人耀眼的光芒。
周维强(诗人、批评家):
通读诗集,我仿佛找到了黎凛诗歌的抒情源头,找到了他悲伤、欢乐的情感所在。有时候,我总在思索,在我们这个时代,诗人存在的意义,诗歌存在的意义。黎凛用这本诗集,似在回应我的思索。是的,诗人书写着,表达着,情感就在荡漾,仿佛世界万物,就有了美的秩序的折射。人间是美好的,人间也是苦痛的。只要热爱着,似乎,一切的秩序,一切的元素,都有了它存在的美的感觉。我们读诗,读到心仪的诗作,总会生发一种感动,生发一种对美的回应,这已经足够。深爱着的凉薄人间,从质朴的情韵里,感受着梦境般的澄澈,飞翔的词语里,构筑着精神的城堡。鲜活的意象,巧妙的构思,在一首首诗里,诗人完成了身处人间的代言。在纵横与交错间,也许,如一簇火苗,如雪花漫天时,温暖的呵护。是的,写着,爱着,人间就有大美的质素涌动。
齐凤艳(诗人、批评家):
阅读黎凛的这些诗作,我深有同感地认识到,对家乡的思念,既是我们情感层面上的寄托,也是我们灵魂层面上的需求;我们既是在寻找肉体情感的慰藉,也是在寻找生命灵魂的归宿。故乡和小村庄是我们可以“平摊开四肢”的地方,像青蛙在它的池塘欢畅地游弋并漫无边际地望着天空浮想联翩。而作为一个诗人,想象力是黎凛的驰骋与漫游。那么,当黎凛同时拥有了诗歌和他用诗歌重建的村庄,他应是一个富足而幸福的人。
彭祖耀(高级语文教师、湖南省作协会员):
无论是写节气,写草木,还是写浮生,写行旅,抑或是写故乡,写杂感,诗歌中都弥漫出浓烈的苍凉、孤独与悲悯气息。黎凛用诗歌提醒人们正视凉薄,心怀热爱。它让我们坚信,人间纵有瑕疵与艰难,希望与爱亦可永恒闪耀。我们如果能像诗人般敏锐感知、深刻思考并坚定信念,便能于凉薄人间寻得诗意栖息处,以热爱书写生命华章。
罗仲良(诗人、湖南省作协会员):
《我深爱着的凉薄人间》是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以深刻的思考、丰富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创新的表达,展现了自然之美、人性之善、故乡之恋和生命之贵等等。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我们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让我们在凉薄的人间,感受到了诗意的温暖和光芒。
流河(诗人、湖南高校教师):
诗人怀着热爱,饱蘸着情感的墨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一生平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祖父,蹲在时光里编织蔑器像一尊雕塑一样的父亲,一辈子打骂吵架分分合合的母亲及其妯娌,终生不嫁却为城里后生红过一次脸的老姑娘,一辈子没有碰过女人的鳏夫拐子……乡愁的本质是桑梓之爱,是家国之情。这种熔铸了爱与痛的“乡愁诗意抒写”自然而然把我们引入了一幅辽阔的“视界”,引发我们对故土的深情回望与永恒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