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名人文学 >正文

个三评论 | 在“入湘随溯——钱海源湖南40年艺术回顾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4-07-26 19:08   来源:湖南名人网 [阅读量:649]

◎个三

非常感谢湖南美术馆的邀请与钱老师的看重,很荣幸参加这次展览的研讨会!前面黄铁山老师提到参加本次展览研讨的理论专家档次,是湖南美术馆开馆以来、他所知道的同类研讨会的最高规格了,因为有像邓福星、吕品田、林木老师等全国性的美术理论大腕参加。我以为这是上接天线,而对于像我这样的来自基层的文艺批评人,能荣幸受邀参加这样一个高大上的研讨会,应该是体现了这个研讨会的另一面,叫做下接地气。

我与钱老师的相识,缘于文艺批评。(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零几年,我时常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等报刊发表些文艺批评文章,钱老师看到后,就在圈子里到处打听这个作者是湖南哪里的。后来我从广州回到长沙,我们见面、相识了,至今有近二十年了。

看了钱老师的展览,想到两句诗,第一句是“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刚才黄铁山老师提到这个展览是立体的,从中我看到了钱老师这辈艺术家的高度,对于我们晚辈来说,有高山仰止的感觉;第二句是“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钱老师的人生与艺术,给我最突出的印象便是正气。这个回顾展的名字叫“入湘随溯”,其中“溯”是上溯,有溯便有流,所以,我以为这个回顾展的意义至少有两个:一是展示成果,二是启迪后学,下面我讲下我三个方面的体会与感想:

一是在丰厚的人生经历中培养正气。钱老师生于江西,主要艺术学习于广州,然后工作在湖南,他经历了走日本、全国解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剧烈变革的时期,那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这是他那辈人的经历,相应的思想与意识也会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印记。意识形态工作之所以重要,主要也是塑造人的思想与精神的过程,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钱老师一直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在文艺上坚持执行“双百”与“二为”方针,富于正气,如今年青人的思想似乎已有不小的改变,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今艺术家要以怎样的思想与精神创作文艺作品,又要以怎样的文艺作品塑造人的思想与精神,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是在丰富的作品创作中熔铸正气。钱老师的人生与艺术是立体的,学的专业是雕塑,但是同时涉及素描、水彩、书法、理论等诸多领域,前面各位专家老师不仅对其雕塑,还对其水彩、理论、书法等领域的成就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不少专家也谈到了钱老师在诸多作品的题材选择与造型、表现手法上都很好地体现了正气、骨气等,我就不再重复啰嗦了,相对于当下,相对于后学,我所思考是当今艺术界越来越讲究专业化,越分越细,且越来越技术化,这种现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是否是有利于文艺创作。

三是在尖锐的批评中彰显正气。钱老师的美术批评文章很有锐气,譬如批评范曾,批评许江等不少文章在当时的美术界形成了很大影响,可贵的是如今年届八十五岁高龄的钱老师,仍旧保持着这种锐气,时常有批评文章出来,说实话,虽然我们都写一些批评文章,但钱老师是体制内的,而我是体制外的,体制内的钱老师能有这样的锐气,我自愧不如,非常敬佩。昨晚我在思考钱老师其人其艺,想到一个词,就是“钱海源批评现象”,钱老师的美术批评在湖南美术界是一种很独特、很突出的现象,我想使用这个词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刚才又听各位专家老师说到钱老师的美术批评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有独特个性与广泛影响的,那么,“钱海源批评现象”应该也是新中国美术批评历史上的一种现象。这对于当下文艺界普遍流行唱赞歌的现实,对于后学,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当下几乎没有批评,只有赞歌,那么赞歌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成立的。批评是一种文化,文化的价值须在不断的批评中进步,艺术品的价值也只有在不断的批评才能得到彰显,所以“钱海源批评现象”值得关注、值得很好地研究,以启迪来者。

2024年7月23日于湖南美术馆

编辑:雪马

视播更多>>

名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