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名人文学 >正文

名家诗评 | 欧阳白:星辉的光亮——我读艾华林

2025-03-14 14:53   来源:《诗屋》杂志 [阅读量:642]

 

老友李青松先生一般不向人推荐别人以及别人的诗歌,他安心于南方的山寺,但这一次,他甚为郑重其事地向我推荐一名青年诗人,他在信中说:请吾兄慈悲多培养提携和引导有诗禅品格的新人,此乃中国现代诗得以兴灭继绝开辟崭新大道并引领时代推动人类文明高度之无上法器也!信中提到有诗禅品格的新人,就是青年诗人艾华林。

 

然后,我又收到了艾华林先生寄来的诗稿,以及很多诗歌批评家给他写的评论,在此之前,我对他略有所闻,也曾读过他的诗,印象中《诗屋》的年选还选过他的诗,但一直以来,因为俗务缠身,才思枯竭,我对于给充满才气的青年诗人写序言写评论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也担心耽误了他们。

 

但是,从我打开他的诗以后,我就下决心要认真地阅读他的诗歌,去理解。那是因为,他的诗十分纯粹,他的内心充满着异样的正能量,就像武侠小说中那些名门正派中的青年才俊一样,基本功扎实内功基础好,而且不走偏锋。而且可贵的是,他虽然境况一般,在外做点小生意,但不坠青云之志,也不怨天尤人,不当愤青,不当局外人,而是勇挑生活的重担,时时处处懂得感恩,读他的诗歌时时能读出正能量,读出宽厚的心境和宽容的品格来,像这首《当我卑微无名时》中结尾部分写道的:

 

所以,当我卑微无名时

我要好好地爱自己

我要你在任何时候

都能遇见最好的我

 

所以,当我卑微无名时

我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要所有爱我或不爱我的

都能感受我的幸福

 

所以,当我卑微无名时

我愿意清扫落满积叶的大地

如果累了,就席地而坐

并对每一个从我面前走过的人

保持微笑,这样就好

 

他能够在困难的时候,在卑微如同一棵小草的时候好好的爱自己,珍惜自己,而且要你在任何时候都能遇见最好的我,要别人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他还愿意清扫大地的落叶——洁净这个世界,愿意席地而坐——不讲条件,并且对每一个从面前走过的人保持微笑。读到这里,我们一般会怀疑这是不是作者的做派,但假若你能认真的用心体会他更多的诗歌,就会发现,他原本就是这样的人。艾华林的这本诗集的书名也采用了这首诗的题目《当我卑微无名时》,看得出来他对这首诗的喜爱,以及他对这句话包含意思的高度认可,而且这背后的潜台词有两个,一个是他主动放低自己的位置,以此获得仰视这个世界的机会;二是他并不以卑微为不齿,反而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生活,追求真理,追求艺术。

 

笔者试图从他各个专辑中找出他的诗歌轨迹和心路历程,而下面这首《娘煮的水饺》算是早期的作品,写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字里行间充盈的是真诚,是饱满的情感,这首诗中作者所体现的善良品格,贯穿了这本诗集的始终,诗作保持着正统的文化意味,不张扬,不搞怪,不强词夺理更不夸大其词,很平静地叙说,是故也能持久地动人:

 

“过年了,写封信给娘吧

一句浅浅的问候,一声简单的

祝愿,就能满足一长串微笑

那在屋檐下举目张望的身影

那在佛前祈祷的声音,就是我娘.

故乡呵那在异乡漂泊经年的魂

 

今夜,多想回到家乡,吃一碗

娘煮的水饺,热泪盈眶”

 

仔细阅读此诗,我们大抵可以发现,原来诗人的母亲就是知足常乐的人,一句浅浅的问候,一声简单的祝愿,就能满足一长串微笑,而且母亲经常为儿子在佛前祈祷,诗人的善良原来有遗传的因素。诗人也是容易满足的人,对故乡的挚爱,对母亲的思念,并不是需要什么特殊的补偿,他只是想回家吃一碗“娘煮的水饺”,有水饺吃,就会热泪盈眶。母子之间的默契,母子之间的相似,这就是这首看似平凡的诗中所蕴含的动人的情感和力量,诗人这么容易满足,是不是他在外生活得很舒服呢?不是,且看这首《在塘尾,我是一尾受伤的鱼》,其实他和风一样居无定所,他漂泊无依:

 

“风居无定所,我漂泊无依

像一片飘零的落叶逐着落花与流水

从故乡到塘尾,这些年

我一直在奔跑、逃亡

来来回回

春天就遗失了眼睛,我无法找到自己

我努力掩饰心底的徘徊与不安

像一尾遍体鳞伤的鱼清洗自己的伤口

不许自己内心疼痛的声音哭出来”

 

为了生活,诗人不只是在奔跑,而且有时候是在逃亡,可见生活非常艰难,但诗人依旧坚忍,哪怕内心滴血,依旧强忍悲痛,在外人面前努力掩饰自己的局促和窘迫,不给他人带来压力,不给亲人带去压力,此诗中的境况,是很多在外打工、创业的异乡人的共同生活情状,能唤起社会的共鸣和同情,但诗人并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反而,他是在锻炼自己,在痛苦中磨炼意志,在生活中锤炼品格,他像《灯笼》:

 

“我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

除非它有柔仁的心,韧性的骨骼

否则,它不可能被高高地挂在屋檐下”

 

这首诗短短三句,容量却非常大,纸如何能包住火?那只有成为灯笼,有柔软的心,韧性的骨骼,诗人自己就是如此,这也是诗人身处逆境,还能豁达奋进的原因。诗人就有柔软仁慈的心,有坚强的骨骼,这正是学佛人应有的品格,要有菩萨手段,要有唾面自干的宽厚,也要有金刚怒目,要有霹雳手段,如此才能在暗夜里发出光明,指引方向。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诗人说,你可以尝试去作一朵雨荷,且看这首《雨荷》:“命运待她不公,她一直站着/在水中/她没有怨天恨地,只是静默地/站在雨水和阳光交错的柔波里/她洁身自好,清白作荷,/她以绝世的风骨告诫我们/纤尘易染,心魔难消”,这些描写似乎就是诗人的自身写照,虽然身处逆境,却不坠青云之志,不同流合污,而是坚持自己的品格,洁身自好,不为外物所累,反而执着于消除内心的物欲——心魔,最后诗人用非常艺术化的手法,再一次描写心中的理想人格:   “荷没有永恒的孤独,她的眼泪只是濯洗

 

尘世的化身,雨哭诉着人生的变化无常她想起那些不老的时光,清淡的风

 

她收拢了伞状的人生,一生为荷”

 

最后,荷收拢伞状的人生,终身保持高洁和清白,当是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诗人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中去蠡测,这首《小白菜》就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隐居芷村后,越来越喜欢简单的事物

比如空空的云,比如黑夜的白月光

比如深冬的雪

和那些顶着雪的白菜

 

不晓得它们为什么那么白

 

诗写多了,才明白

它们的白和我写字的纸是一样的

想给人世一点美好的回忆”

 

这首诗不算太长,但诗中的禅味很浓,全诗的关键词是一个“白”字。首先,诗人是隐居芷村,一个“隐”说明诗人逐渐在红尘中后退,后退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更加简单,对世间万物的阅读也就更加透彻,更加容易透过繁杂的现象去看本质。于是,他看云,看月,看雪和看顶着雪的白菜,这些东西都是简单的事物,但却都不是那些执着于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人所能注意得到的。进一步,诗人思考这月色的白和白菜的白,有什么不一样和一样,其实,白就是这个世界的底色,往更深里说,空和无就是这个世界的底色,只是诗人写诗需要更质感的表达,所以,就以白来表达空和无,对世界的思考到了这种境地,那么世间万物就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了,所有的白——本质特征其实都是一样的。当然,白只是静相,究竟的禅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与有其实是无二无别的,学佛的人悟到了空,自己解脱了,但他还要度人,还要阐明“有”的深刻涵义。于是,诗人并不只是安于空无的白,还喜欢那些慈悲的人。慈悲的人,眼睛里装满了湖水,这首相对较长的诗《我喜欢那些眼里盛满湖水的人》表达的就是与前一首诗内涵一致却有不同表象的深刻意蕴:

 

“因为云的慈悲,在樱花的世界

你不用提防雨水,也不必提防老去

时光残缺了,曾经的仰望也有些纯真

梦圆了,就抽一根红塔,镇定内心

 

无论多么偏爱执拗,我相信

每个眼里盛满湖水的人

都渴望过大海

写诗之前,我也想象过大海的样子

 

这个春天,去玉溪踏青

我仿佛见到了夜色下的大海

抚仙湖,不以大海的名义呈现

那深沉的黑暗也让我舞影零乱

没有大海的颜色却比天空更加深邃

 

在我的想象中

大海就是抚仙湖的样子

 

静坐湖畔。被月光照亮的瞬间

我听见了灵魂轻微的响动

在迷朦的月色下,每个眼里有湖水的人

好像都是身体发烫的诗人。在抚仙湖

我们心甘情愿地剥光了自己

 

与月亮坦陈相见,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幽幽的寂静把我们都驯化了”

 

在这首诗中,诗人与湖之间有着隐含的对话,有着静穆的互动,诗中有动的湖,有静的湖,有类似大海的湖,有如眼泪的湖,诗人在抚仙湖畔彻底的打开了自己,进入了某种奇妙的境界,他听见了灵魂轻微的响动,他被幽幽的寂静驯化。这首诗可以算作是艾华林诗作中禅诗的代表作了,但他的禅诗,质感而不故弄玄虚,亲切而不冷若冰霜,忠诚而不装神弄鬼,如何思考的,如何体会的,就如何表达出来,坦坦荡荡,确实是禅诗的佳构。诗人当然还是社会中人,虽然有较高的境界,但还是要活在当下,在世俗的生活中体会、打拼,要完成更多的历练,要完成不虚此行的一生。诗人虽然自甘卑微,却并不消极,而且诗人的自况卑微并不是真正的卑微,反而是高尚的修养,诗人还要继续人生,要在达到较高的人生体悟后,更有意味地更有目的地前行,人生之路还长,修养之道仍远,诗路漫漫。在诗的旅途中,诗人还会体会到更丰富的情感和经验,比如这首《枫桥怀继》,就是诗人游历寒山寺后的感悟,诗中诗人也坦诚地抒发了人生的理想,诗人还要努力,仍要奋进,还要面对许多困难,还要博取更大的收获:

 

“一片叶子,让姑苏散发出了唐诗的春意

参禅寒山寺,不息的诵经,也打消不了此生的妄念

 

因为一场春雨,青山更加妩媚了

我钟情这空朦的山色,但我更在乎这俗世的名声

乌啼响起来的时候,我举杯邀月,遍寻知已

 

那个书生落第了,走远了,连背影也望不见了

江上的客船还在,灯火也亮着,我的心情却灰暗了起来

 

客愁无法浇灭啊!

 

月亮在这时落到云里去了,夜半的钟声又在这时冲破霜天

它每敲一下,我的心就颤一下

像一片红叶在风中摇曳,抖落一些寂寞的诗句”

 

诗中有纷繁的景象,也有诗人复杂的思绪,但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前行,诗人的前景必将异常广阔,这是他出发时的初心决定的,是他善良宽厚的品格决定的,笔者长期以来推崇“写好诗,做好人”的所谓好诗主义,也是基于诗品即是人格这样的古训,阅读完艾华林的诗,我觉得他就是一位好诗主义的践行者。“追着云跑到云南”的他,“除了让自己活出人样”,还在繁杂的工作之余,“把自己放下/仰望仰望星空”,因为他要“为心留了一点空间/散发星辉的光亮?”(《我追着云跑到了云南》)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时任总理的温家宝曾引用黑格尔的这句名言,淳淳地教导同济大学的菁菁学子,希望他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作为诗人,生活在底层的艾华林,虽自谦现在是“当我卑微无名时”,但我相信,具有这种民本情怀和人文风骨的人,假以时日,在广袤的苍穹里,这不时闪现的点点星光会汇集成熠熠星光!

编辑:叶寻

视播更多>>

名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