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彖尔
陈氏琼瑶,讳喆,湖湘人也。生于书香之家,父为教授,母出自书香门第。其童年值国难岁月,随父母流离于川湘之间,历饥寒颠沛,然其性聪慧早熟,胸藏万壑,遂以世事悲欢为章句之源。
流年初梦,情生笔端
琼瑶少时,颖悟非常,尤好诗文。年少之时,于学中钟情于师,师者年长二十五岁,彼此情意相通。然因世俗不容,母氏坚执,故此情未果。琼瑶乃将此痛铭心,凝于笔端,成《窗外》一书,书中写师生之恋,婉转动人,读者争相传阅,琼瑶遂以此一鸣惊人。
人生情劫,悲喜交织
琼瑶之婚姻,有两段焉。初嫁庆筠,因文学之好而结缘,然婚后因志趣有异,夫妻多争,遂不得偕老,至一九六四年而离。此后,琼瑶遇《皇冠》杂志社社长平鑫涛,彼时平氏已婚,有三子,然二人因文学与事业共鸣,渐生情愫。数年后,平氏离异,二人结为夫妇。是婚虽遭世人非议,然二人伉俪情深,共度余生,平氏病重之际,琼瑶悉心照料,尽显真情。
笔耕不辍,作品名世
琼瑶一生,尤善写情,其书卷如《烟雨濛濛》《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者,皆以家国情长、儿女情短为轴,描人间爱恨交织;《一帘幽梦》则刻画姐妹之情与梦想之追寻;《梅花三弄》系列,又以不同背景,写不同时代男女深情;其尤为人熟知者,乃《还珠格格》,述清宫爱恨,风靡海内外。
琼瑶之文,辞藻婉转,笔意深情,尤长于描写人情幽微,悲喜交织,或哀而不伤,或喜中带泪,读者观其书,莫不为之感叹动容。其文字曾被改编为影剧无数,广受喜爱,流传四方,堪称华人言情文学之巅。
余生感怀,归去来兮
晚年,琼瑶以丈夫平鑫涛病重之事,深思人间生死之理,倡尊严死,写《雪花飘落之前》,抒生死观焉。尝自言曰:“生命之美,在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而死亡之事,当自主其终。”然夫逝之后,琼瑶心境愈见凄楚,尝以诗曰:“不如归去,多少的往事,已难追忆;两界痴迷,欲诉相思。”后于八十六岁,于淡水故居翩然辞世,留遗言云:“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翩然归去。”
琼瑶一生,既著笔为文,亦以笔写心,感人至深。其文字如春风化雨,既照彻人间爱恨,亦抚慰众生心灵。其人虽逝,其文永在,世人缅怀不已,盖因其笔端流溢之情,足慰千秋也。(张彖尔/文)
挽琼瑶词(一)
张彖尔
垂杨翠,晚云沉,几处梅花低诉。
帘外春寒,烟雨深庭,问谁歌情如故?
窗前执笔,写尽人间欢恨,画尽风流无数。
玉台冷,月光寥寂,谁解长情苦?
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深院锁愁万缕。
一帘幽梦轻飘处,思难住、情长如缕。
还珠恨,宫阙冷,终是聚散成尘土。
天涯远,盼魂归梦,梅花香自永驻。
挽琼瑶词(二)
张彖尔
红消香断,庭院深深锁清梦。
碧玉案,窗外疏梅泪满,泣语难平冢。
几度夕阳下,烟雨遥遥,问卷中情何种?
叹旧欢离恨,飞絮乱春风。
今生未了缘,笔底写春秋,几番幽梦。
还珠盈袖,半世风流谁共?
归去也,泪痕红,化作梅花一弄。
留世间,几卷琼瑶,长记人间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