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名人文学 >正文

名家随笔 | 梁瑞郴:诗风书舞 双剑合璧

2024-11-24 16:58   来源:湖南名人网 [阅读量:817]

 

梁瑞郴

 

如果说诗为心灵的风雅,书法则是纸上的芭蕾。石光明,吴志宪两位先生,诗书联袂,剑舞骚壇,挟秋风之快意,去暑伏之燥热,于秋朗明净之时,为古城长沙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韵律和线条的二重奏。

 

石光明先生早有诗名,其诗词歌赋,艺文华章,均涉猎深广,只是囿于官员的身份,加之本人的谦谨与低调,又决少与文艺圈往来,故琴瑟之音,多在友人与民间中回响。其实你细读石光明的诗词,你不难发现其古典文学深厚的学养,古今诗学大家审美意趣浓郁的芬芳。他的诗词绝少用典,但字里行间,到处弥漫中国文学史上春风大雅,仿佛在不经意中,随处可以遇见诗仙诗圣诗佛诗魔的身影,这种熔古意铸新词,化名句于己诗的本领,使其诗词读来既有唐宋诗词遗风,又不失当今时代的唱响。我甚至认为,石光明在诗词道路上的探索,可能是一种从旧体诗向新诗迈进的有益尝试。传承和开创,是任何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诗言志,文载道,我以为是文艺创作的千古之道。石光明先生的诗,总是表达出一种追求,探究,抒发,赞美,批判。其诗词的审美情趣,高雅,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向善,向真的本色,使他的诗词必须有长久存在的价值。我相信,以他的勤奋和诗情,一经生活的触发,一定更加会长风济帆,凌云健笔。

 

吴志宪先生,是神交已久的朋友,他的书法,已为圈内盛传,湘中娄底为书法重镇,砚田大户,而涟源人氏吴志宪先生,岂有不受此影响?

 

 

我观其书法,一脉正派,博铸众长,于守正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于传统中形成自己的学养。此次展出的76幅作品,篆隶行楷,毫发之间,遒劲刚健,力道厚重,可见出汉隶的苍朴,魏碑的稳峻,唐楷的雄浑,明清诸家的秀美。尤其行书,娴熟老道,集多家神韵于一身,既有颜体的凛凛正气,又有米芾挥洒自如的隽永,可见其多年读帖临帖中所下的功夫。

 

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它是自我精神,自我情趣于笔尖的宣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张扬,吴志宪这次展出的书法作品,绝非是闲情雅致的消遣,从所选择的诗词看,均为立足于江湖民间的书写,从节令时序的更替,桑麻农事的乡韵,血脉赓续的亘远,四时变幻的风景,多以拥抱生活,感悟人生的诗作入眼,以书传情,以文化人,从而达到诗书合璧,美不胜收美学境界。

 

 

石光明,吴志宪先生,既为同乡,又为同窗,同事,如今,都已步入花甲之年。诗书,乃为人生的雅事,这种共同的人生追求,工余之外的排遣,志趣相投的爱好,乡音乡情的融合,一个是挥洒才情,演奏华章,一个是居纸泼墨,握管凝神。情不能已,则为诗,发为心声,抒发胸臆,吐露情绪。趣不能达,则为书,以墨明志,以毫抒情,以笔具象,以美娱人。诗书同源,他们都以一种文字之美,情趣之美,理想之美,象形之美,直抵真善美的深处,如无声之春雨,软化血管,滋润人心。

 

当我一幅幅观赏两位先生诗书联姻的华章时,感觉在长沙市简牍博物院内,在微醺的秋意中,作一次美的长廊的漫步,心灵与眼中,都弥漫起一种久久挥之不去的美意。

编辑:叶寻

视播更多>>

名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