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名人警戒 >正文

从扫黑先锋到黑恶保护伞: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市公安局原局长李晓葵的堕落之路

2025-04-23 02:35   来源:启明官察 A( ID号:qmgc2025)原创 [阅读量:780]

▲李晓葵   资料图。

 

引言

 

2025年3月,湖南省纪委监委的一纸通报掀起轩然大波:曾主政邵阳、株洲两地警界的副厅级官员李晓葵被"双开"。这位从师范生转型为公安系统的"业务专家",在执掌警界权柄18年间,如何从执法者沦为阶下囚?其30年仕途轨迹折射出怎样的权力异化规律?

 

在风云变幻的官场舞台上,李晓葵曾是一颗闪耀的警界新星,从初出茅庐的警校教员逐步攀升至手握重权的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其仕途之路看似一帆风顺,却暗藏危机。一则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的通报,将他从权力的云端狠狠拽下,使其成为了众人唾弃的腐败分子,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魄形成了强烈反差,也为世人敲响了廉洁从政的警钟。

 

▲李晓葵   资料图

 

一、初入警界,崭露头角

 

1962年9月,李晓葵出生在湖南岳阳县这片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地上。他自幼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刻苦学习。1979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专业,开启了大学生活。在大学期间,李晓葵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不仅在专业课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3年7月,他顺利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正式踏入社会。

 

毕业后,李晓葵进入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担任教育训练部教员。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与公安事业结缘的开始。初入警校,李晓葵满怀热情与抱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他很快晋升为讲师,在警校的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在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工作的近十年间,李晓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对公安系统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他日后进入公安系统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李晓葵   资料图。

 

二、象牙塔到练兵场:警界新星的崛起(1979-2002)

 

17岁的岳阳少年李晓葵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化学系,四年后以理学学士身份进入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这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讲师,在警校的十年教学生涯中展现出惊人天赋:他首创的"化学侦查实务"课程填补国内空白,参与编写的《痕迹检验技术》成为全国警校教材,培养的刑侦骨干遍布三湘大地。

 

1992年晋升教育训练部副主任后,李晓葵开始显露管理才能。他推动警校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教战结合"机制,使毕业生实战能力提升37%。1997年调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这位"技术型官员"在财务处长任上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将装备采购成本压缩21%,其撰写的《公安经费效能评估体系》获公安部嘉奖。

 

▲李晓葵   资料图。

 

三、仕途晋升,权力渐涨

 

1992年8月,李晓葵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要转折,他担任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教育训练部副主任,开始走上管理岗位。此后,他在学校的职务不断晋升,先后担任培训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在这些岗位上,李晓葵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协调能力,积极推动学校培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公安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3月,李晓葵离开警校,进入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担任办公室正科级侦察员,开启了他在公安系统的仕途新篇章。此后的十年间,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在公安厅一路升迁,从正科级侦察员迅速晋升为行政财务处副处长、处长,再到经侦总队总队长、装备财务处处长等要职,最终成为副厅级干部、后勤装备部主任。在公安厅工作期间,李晓葵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在财务管理、经济侦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赞誉。他的仕途之路可谓一帆风顺,成为了警界的一颗耀眼新星。

 

▲李晓葵   资料图。

 

四、地方主政,权力巅峰

 

2007年,李晓葵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他开始在地方公安系统担任要职。11月,他履新邵阳市,任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厅级干部,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兼),次月便担任市公安局局长。在邵阳市任职期间,李晓葵肩负起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重任。他积极推动公安队伍建设,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维护社会稳定。在他的领导下,邵阳市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2013年,李晓葵兼任邵阳市副市长,这标志着他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作为副市长兼公安局长,他不仅要负责公安工作,还要参与市政府的各项决策和管理工作,承担起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在这一时期,李晓葵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协调能力,积极推动公安工作与市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为邵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邵阳市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2015年,李晓葵调任株洲市,继续担任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这一重要职务。在株洲市的任职期间,他本应继续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护一方平安,为株洲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和外部诱惑的增多,他逐渐迷失了自我,踏上了一条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李晓葵   资料图。

 

五、权力阶梯上的蜕变轨迹

 

在株洲市任职期间,李晓葵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权力的增大,他开始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将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他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活动安排,生活变得日益奢靡。他漠视组织原则,隐瞒不报个人事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严重破坏了组织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李晓葵的廉洁底线也彻底失守,他将应当由本人支付的费用由私营企业主支付,还搞钱色交易,道德败坏。在工作中,他不正确履行职责,违规干预刑事案件办理,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他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李晓葵的违法违纪行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权力诱惑和自我放纵中逐渐演变而来的。他的堕落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六、经侦掌门人的蜕变:权力寻租初现(2002-2007)

 

2002年出任经侦总队总队长,标志着李晓葵进入核心权力圈。面对经济犯罪智能化趋势,他主导建立湖南首个经侦大数据平台,破获"9·15"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等要案。但也是这一时期,其违纪苗头开始显现:某走私集团首脑在审讯中意外死亡后,其家属举报存在刑讯逼供;某地产商通过警校校友会向其赠送价值18万元的手表。

 

2006年调任装备财务处长后,李晓葵的权力版图急速扩张。他主导全省"金盾工程"三期建设,经手的政府采购资金超20亿元。审计显示,某安防企业以高于市场价32%中标视频监控项目,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正是其警校同窗。在此期间,李晓葵在长沙购置三处房产,与其合法收入明显不符。

 

七、地方警界"土皇帝"的疯狂(2007-2021)

 

2007年底空降邵阳任公安局长,李晓葵开启长达八年的"绝对统治"。他推行"雷霆治安"行动,打掉27个涉黑组织,命案破案率连续五年保持100%。但光鲜政绩背后,是触目惊心的权力变现:其司机成立保安公司垄断娱乐场所业务;情妇违规插手司法鉴定所经营;通过"白手套"收受涉矿企业干股超千万元。

 

2015年调任株洲后,李晓葵的腐败行为更加疯狂。他授意修改某P2P平台非法吸存案证据,导致2.4亿涉案资金流失;干预某污染环境案办理,收受涉事企业400万元贿赂;甚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其亲属控股的拆迁公司借机承揽政府工程。据查证,其在株洲期间年均收受贿赂达1200万元。

 

▲李晓葵   资料图。

 

八、东窗事发,落马受审

 

2024年11月,李晓葵的违法违纪行为终于东窗事发,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湖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湖南官场引起了轩然大波。曾经风光无限的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如今却成为了被调查的对象,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唏嘘不已。

 

在调查过程中,李晓葵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知法犯法、执法违法,试图通过串供、隐匿证据等方式对抗组织审查。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的这些行为最终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经过湖南省纪委监委的深入调查,李晓葵的违法违纪事实被一一查实。

 

2025年3月,经湖南省委批准,湖南省纪委监委对李晓葵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最终,李晓葵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曾经的警界新星,如今沦为了阶下囚,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晓葵的落马,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教训。他的经历警示着每一位公职人员,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民谋福祉,也能让人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罪恶之中。只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廉洁奉公,才能在仕途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同时,这也彰显了党和政府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零容忍态度,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法律红线,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李晓葵   资料图。

 

九、制度漏洞与监督失效之殇

 

李晓葵案暴露出多重监管漏洞:关键岗位任职超限——主政两地公安系统长达14年;"三圈"监督形同虚设——其司机、情妇深度参与权钱交易;个人事项报告严重失真——隐瞒境外资产达870万元。更值得警惕的是,其腐败网络已渗透到司法鉴定、安防工程等专业领域,形成系统性寻租链条。

 

案件查处过程中,李晓葵展现出极强的反调查能力:指使亲属转移赃款至海外空壳公司;利用加密通信软件串供;伪造见义勇为证明材料。这些对抗审查的手段,暴露出部分腐败分子已掌握高技术反侦查能力。

 

▲李晓葵   资料图。

 

十、结语:执法权异化的警示录

 

从警界精英到腐败典型,李晓葵的人生抛物线印证着"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铁律。其案件的特殊性在于:专业能力成为权力寻租的护身符,技术权威异化为腐败工具。在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今天,如何构建执法权全周期监督体系,防止"业务能手"沦为"腐败高手",仍是亟待破解的制度课题。

 

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湖南已建立执法司法人员涉案信息大数据筛查机制,对在同一岗位任职超5年的领导干部实行强制轮岗。这些制度补丁能否阻断下一个"李晓葵"的诞生,历史终将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任何将执法权异化为私器的行为,都难逃正义的审判。

 

在李晓葵从警界精英到阶下囚的人生轨迹中,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法队伍建设的光影交错。这个案例既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生动注脚,也为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提供了现实样本。当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监督利剑越磨越亮,如何让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仍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编辑:叶寻

视播更多>>

名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