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人文学 >正文

刘君奇评论 | 迟开的芙蓉 ——记画家王憨山

时间:2024-10-30 16:42:41来源:红网编辑:叶寻
阅读量:10159

编者按:“困而知之”是“田园宰相”王憨山常用的一方印,是他勉励自己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通过反思和领悟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方式。正在湖南美术馆展出的“‘困而知之’——纪念王憨山诞辰100周年特展”,集中展出了王憨山生前创作的150余件美术精品和艺术文献,全面梳理、展示了画家的艺术历程和艺术风格。红网文艺同期推出系列名家评论,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

 

微信图片_20241010172803.jpg

 

王憨山作品,《大吉大利图》。

 

迟开的芙蓉

——记画家王憨山

 

刘君奇

 

中国传统的花鸟画发展到至今,能给人心灵带来强烈震动的画家已不多见。

 

是画疲了?画腻了?画俗了?

 

是的!花鸟画坛有些静寂,似在等待什么。

 

五年前,湖南省里一位画家偶然去到双峰县龙田乡保丰村,见到一位默默在村野里耕耘了几十年的老画家。老画家的画室里,画稿成袋成筐,省里去的画家一见如获至宝,拍案叫绝,说这些画不拿出去展览太可惜。这位老画家便是王憨山,他憨厚得有好东西也不懂得如何让它们见诸世人。然而是真金,迟早总会放光;是好花,迟早也会绽放。

 

1987年,63岁的王憨山出山了,在长沙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他的作品,以山一般的重力震撼了湖南文艺界。

 

1991年9月,王憨山在中央美院举办了第二次画展,该院周建夫教授说,《王憨山画展》“好像一股大风刮来了”。

 

1991年12月16日,由广州电视台举办的第三次《王憨山画展》在广州江南大酒店“艺术家画廊”开幕,同样引起震动。广州美院原院长胡一川、原副院长郑餐霞、原党委书记张治安、久病初愈的著名画家王肇民一早就到达展厅,连声称赞王憨山的画大气。刚开完会的广州美院院长郭绍刚急忙赶来,当即指定两幅画为美院的收藏品。晚上,美院各系的学生一百多人闻讯赶来,使开幕当天的气氛达到高潮。

 

王憨山凭什么魔法使静寂的画坛喧闹起来?

 

观其画,有山的凝重、田野的清新、老实汉的拙气和童真的稚气。正如林凡所言:“他从小在田野里长大,他的艺术永远属于泥土、属于禾黍、属于古老的岩石和历久弥新的山风!”

 

概括地说,王憨山靠他重、大、拙、真的艺术风格,使静寂的画坛喧闹,使疲软的画坛焕发生机。

 

重。王老既惜墨如金,但更强调把墨给足、把色给足,因而显出作品的分量。看那浓墨绘成的芭蕉叶,从上至下,铺天盖地,占领画面的四分之三,下角留空处再置一雄鸡,气势十足。看那横空出世的山石,不折不扣地占满画面的三分之一,凝重如山。

 

大。憨山的绘画题材大气磅礴,《大鹏一日同风起》中的飞鹰,那鼓起的双翅,也要占满三分之二的画面;《胜乎败乎》中的斗鸡,恰如空中狂舞的双风……

 

拙。搞艺术,最忌纤细轻弱鲜丽,装拙吧,那是“玩”艺术。憨山凭着他的憨劲和久浸未离的山野气息,的的确确地画出粗犷和质朴,这是长居都市画室的画家所难企及的。

 

真。即自然淳朴、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使诸如蚂蚁搬家、小鸡觅食、群雀会聚等情景被描绘得自然天成、妙趣横生。

 

书斋陋室之路,乃黯淡之路。

 

自然山野之路,乃多彩之路。

 

王憨山身在山野,芙蓉迟开,却绽放得格外夺目。

 

(原载《粤港信息报》1991年12月21日四版)

上一篇:谭天评论 | 山野的清风 ——王憨山其人其画
下一篇:杨新序言 | 怀念憨山先生——《王憨山画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