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名城名镇 >正文

在中国,只有这个小镇是挂在瀑布上的

2024-07-02 16:41   来源:湖湘地理 [阅读量:866]

一个近千年曾用名的王村,

一部34岁的电影,

和被称呼了13年的芙蓉镇。

这是谢晋的芙蓉镇。

古华的,在湘南郴州嘉禾。

古华用凤凰人沈从文“水漂”式招牌风格叙述的故事,为王村更了名。

这三个人的缘分,成全了王村与芙蓉镇神奇的布伦链。

去王村,一定要完成一次身在酉水上的眺望。

一眼千年。

岁月用真实刻画下的点滴,如同酉水河岸边的页岩,层叠、错落而工整。

向水而生的古镇,繁华因时尽落,小镇青壮悉数溯水谋生,人们在历尽无数“公鸡拜堂”样式的人间悲苦后,选择了记忆增删。

西汉时的酉阳县治所,千百年的“楚蜀通津”,土司王和马楚王拼命的所在,与特殊年代裹挟着真实历史的虚构故事,被芙蓉镇人拧在一起,过成了平常的日子。

清晨,鸡鸣,犬吠,和清风一起,被树巅的喇叭唤醒。从土王祠,摆手堂的市民广场,跨过天主堂的门槛,街边店铺门上主席语录隐约可见。

朱熹撰联的西汉古井旁,浆洗的媳妇们身后不远,是当年豆腐西施创业的113号门店。斜对面屋顶的多肉跟三年前一样,茂盛依旧。

飞瀑以最合适的比例出现在吊脚楼与山崖融嵌于一体的地貌中。

瀑布下据说有冰臼在溪水中存世,瀑布里苦苣苔开着紫色小花,隔着水雾兀自摇曳。崖壁上,疑似唐伯虎等人留下的石刻若隐若现。

你跟这样的王村,这样的芙蓉镇,多半会一见如故。

因为这里是你或你的祖辈经历过的时空具象汇集在一起的别处。不管是选择相信、记住,或是删除,生计使得日子鲜活丰盈,小镇记忆深处,哪怕暗藏伤痛也满是生机。

 

3月20日,春分。我有机会去了趟湘西永顺芙蓉镇。它是安静的,甚至是寂然无声的。走在倾斜的石板街上,四下无人。让我想起5年前自己站在人流稀少的码头上,迎面而来的是从酉水搭船下来的本地人。好友海子还在石板街经营着一家酒吧。这个皮肤黝黑,身体矫健的男人从凤凰而来,躲开那里的喧闹,选择了安静的芙蓉镇定居,那时候的空旷犹如现在。

如今,芙蓉镇的石板街仍然居住着大量的本地人,码头依然在发挥着往日的角色。集市虽然已经搬离,这里依然是附近土家族的生活中心。

这些,仿佛一块块雕花玻璃,时间愈久,愈恰当熨帖。

每一次来芙蓉镇,都会收获欣喜。这一次,是与本地人混在一起,席地而坐,开怀畅饮。在春天的湘西小镇,我醉倒在时间的河里,与自己重逢。

据统计,中国有220个历史超过一百年的古镇,只有一个是悬挂在瀑布上的。它就是芙蓉镇。

在未改名之前,芙蓉镇还有一个稍显霸气的名字——王村。据说此地曾是湘西永顺县境内(古称溪州)土司王城最早的落脚地。自从汉初设酉阳县以来,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芙蓉镇可以说是最具有湘西性格的古镇。

它三面环水,安坐于一块陡峭的石灰岩台地上。猛洞河穿镇而过,在台地的边缘形成落差30多米的双层瀑布。

猛洞河终年不歇,为古镇平添了非常生动的美景。

环绕古镇的酉水河,是沅水的最大支流。这条流经鄂西、湘西交界处的河流一直哺育着两岸的土家人。他们在河道内通航、捕鱼、贸易,沿着河流迁徙,至今仍然流传着有关八部大王的始祖传说。

1919年,沈从文经沅陵西去保靖,途经王村,这处安坐于石灰岩台地上的大码头给了他深刻印象:

“白河(酉水)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白日无事,平潭静寂,但见小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沉默黑色鱼鹰,向上游划去。”

夹河高山、壁立峰拔,是湘西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典型形态。这种岩石易被流水侵蚀,在石灰岩堆积的地方形成陡壁、台地、峰林、洞穴等多种多样的地貌奇观。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芙蓉镇就安坐于这样一片石灰岩地貌之中。芙蓉镇10公里外的红石林景区,清晰地暴露了这片古老大地露出地表的年龄。

5亿年前,湘西地区还沉浸在古扬子海的海底,随着历次造山运动,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隆起之后,芙蓉镇所在的武陵山脉隆起为中国三大地形阶梯中的第二至第三地带的过渡区。

相比贵州、广西比较成熟的石灰岩地貌,湘西地区的石灰岩地貌还在发育中。巨大而高耸的石灰岩台地并未被流水割裂,高耸的山脉长满阔叶林,尚未形成犹如桂林一样的扎堆的峰林。但峡谷与陡壁同样将湘西与外界隔断开来。这种地理上的隔断感在芙蓉镇的空间布局中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来。那些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石板街,无不依据地势,自然展开,成为与地质景观遥相呼应的人造美景。

关于怎样营造家园,土家族匠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沈从文曾言此地是“傍山作屋,重重叠叠,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壮”。土家人利用地形,临崖而居,用木材搭建出让人赏心悦目的生活空间。

整座古镇,从岩溶台地的边缘起,依靠地势,逐渐上升。土家人独具匠心的吊脚楼,非常从容地克服了陡峭的山居环境,利用大挑、吊脚等一系列建筑技巧,将木制房屋建设得坚固而且宽敞。

高高飞起的檐角,架空的阁楼,具有优秀的透气性,能够在湿润的山谷气候中保持四季干燥,让房屋内的生活舒适而温馨。

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地而建,从酉水北岸的码头,蜿蜒而上2.5公里,中间是把它们串起来的石板街。

这条石板街就是古镇最重要的贸易通道,就像船的龙骨,其他的巷道以此为基础展开。

石板街的两侧,高低错落地挤着南北杂货铺子。在仍以水运为物流基础的明清时期,这里是永顺县境内土特产,如桐油、茶油、牛皮、麝香、药材、土家织锦外销的出口口岸。

外地商货,如客布、食盐、棉花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也以此为登陆口,进入永顺乃至酉水上游地区。

石板街下起酉水码头,上接永顺境内的陆路通道。骡马、商客日夜穿梭不歇,半夜时常能听到马蹄声在青石板上响起。

通过酉水,芙蓉镇连接着湘川两地的木材、桐油生意,故有“楚蜀通津”的美誉,又有“小南京”之称。

把控着如此重要的水路要道,芙蓉镇自然不缺来自当权者的支持。虽然从南宋时期,彭氏土司王族已经将司城迁到别处,以避战火,芙蓉镇作为司城的重要贸易通商口岸,仍然被土司王牢牢地掌握着。

五代时期,这里曾经是土司政权与马楚政权互相攻伐之地,保存在芙蓉镇内的溪州铜柱就是双方停战,互不侵扰的历史铁证。

历代土司王朝以芙蓉镇为贸易中心,利用山川隔绝的地理环境,在溪州境内厉兵秣马,励精图治。其中最鼎盛的一支,彭氏土司王朝的统治权一直延续到清末,前后历经800余年。彭氏王朝的军民曾经参加过明代的抗倭战争,以及清初的平叛三藩,为中央王朝经略西南,维系土、汉两家关系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也是生活在芙蓉镇周围的土家族能够在2000多年来王朝更替中,一直安全、稳定地组织生活、贸易的秘密所在。

2000年历史倏忽而去。酉水下游建成电站后,航道被切断。除了一些短途航线,大船的水手们纷纷进入重庆寻找生活机会,热闹喧哗的码头一下子冷清下来。

铁路、公路的崛起,让依靠水运的缓慢岁月成为历史,古镇亟需找到另一条生存出路。

事实上,芙蓉镇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自己的旅游发展计划。这比湘西旅游热门地凤凰要早10年。

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芙蓉镇》让古镇蜚声海内外。作为外景地,王村也因此改名芙蓉镇,并逐渐迎来发展契机。

来芙蓉镇品尝最正宗的刘晓庆米豆腐,是这个古镇的美食诱惑。这种利用本地稻米磨浆、蒸煮后,做成豆腐状的美食,是电影《芙蓉镇》中的经典场景。

由于土家人数千年的经营,这里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已与外界大相径庭。

酉水中出产的鳜鱼,肉质细嫩而肥美,是石板街招待宾客最具本味的一道佳肴。此外还有山林中出产的枞菌,新鲜可口。

土家人炮制腊肉最内行。土猪饲养一年后,冬季屠宰,将身体的各个部分熏制成腊肉、腊肠、腊猪肝、腊猪蹄等等。

这种烟熏火燎之气,极具有乡野气息。旅游业的兴起激发了土家人炮制腊肉的热情,这些腊肉挂在火塘上,依靠柴火慢慢熏制,可以供给一年的食量。

除此之外,土家人还种植茶叶。生长于永顺、古丈、保靖三县境内的绿茶、红茶,由于海拔与气候的原因,在古代一直是作为贡茶向朝廷进贡。旅游业同样刺激着茶叶市场发展,芙蓉镇也承担着向外兜售本地茶叶的重任。

背包客们挤在吊脚楼下品茶,与主人一起讲起山中的气候和吊脚楼里的故事。当夜晚来临时,他们可以在摆手堂欣赏传统的舞蹈表演。

摆手舞、哭嫁、茅古斯等传统土家族舞蹈是土家人对生活透彻理解的表达,以及对逝去的父辈们的情感追溯。

正是这种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促成了芙蓉镇区别于凤凰的烟火气息。

这种由旅游业支撑的古镇景观会不会过度向同质化倾斜呢?

与人满为患的凤凰不同的是,尚保存些许烟火味道的芙蓉镇,还有时间为未来景观布局做准备。

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的开通势必会带来更多的游客,芙蓉镇已经为未来的发展摩拳擦掌。

我们希望它保存自己的个性与烟火味,风景与人的生活,还可以在这座2000多年的古镇相得益彰。

1.爱起早的人,可以坐早晨5点的渡船从芙蓉镇码头渡到对面,走到岸上隔着酉水等待阳光照亮芙蓉镇。如果是春天,河岸上有黄色的油菜花,紫色的地丁,绿色的垂柳。运气好,还能看到水面升腾而起的晨雾。瀑布挂在视线的右侧,声音已经变得很小。渔船慢悠悠地从右边的峭壁底下划过来。水是墨蓝色的,逐渐被照亮成绿色,而后是点点白光。

2.我忘了什么时候住过猛洞河宾馆,大概是5年前。这个芙蓉镇最老的宾馆,是一座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大门是铁质的,代表着芙蓉镇旅游业兴起时的风光场面,很多名人住过这里。那时人们坐火车经罗依溪车站下车,坐渡船来旅游的人都会到这里过夜。不过现在已经歇业了,变成了景区歌舞团排练的地方。

3.面对着瀑布的八部堂民宿很漂亮,老板也很热情。他还开了个土司别院,卖茶。你可以围着炉子,在一条条熏制的腊肉下面,和老板聊天、吹牛。不过,如果嫌瀑布吵,不如搬到更加安静的涵香居,一个本地人开设的客栈。我看上的是涵香居老板那份接待人的热情。她是本地人,在自己的厨房给你做早餐、晚餐,会问你下一顿吃什么,吃不完的菜可以放冰箱里,下顿接着吃。这种周到的服务,我很喜欢。

4.邹团长是个不善言语的人。我在彭翼南广场排酉水调子,他站在火堆前指导表演。有一场是土王的戏。故事说的是土王的爱将在出征前爱上一个女人(没有看清为何引起众怒),土王出面平息了这一切,并收这位姑娘为义女。场面表演得很传神,高潮处,邹团长亲自上台高歌。我在台下烤火,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说,邹团长很爱唱这一段,她时常听得落泪。没想到隔了几百年,英雄的传说还可以这么打动人。

5.碰到风景摄影师王海波是在彭翼南广场废弃的亭子里。王海波展现了他惊人的航拍技术,也让我从未获得的角度欣赏了一番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王海波控制着无人机从一处树杈中穿过,慢慢接近瀑布,然后陡然升起。而后,从瀑布的左侧底部慢慢右移,展现瀑布的全貌。换一种更亲切的视角,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流动的瀑布对于芙蓉镇的重要性。

6.三五好友席地而坐,面对着宽敞的油菜花田,吃着牛头肉火锅,是芙蓉镇土家人款待好友的生活方式。有幸的是,我也在其中,与朋友的叔父、父辈们举杯交谈,相交甚欢。认识人,认识风景,认识那些快乐的,让人目不暇接的可爱生活。

编辑:叶寻

视播更多>>

名人热点